“慢火车”带来稳稳的幸福
中国经济网
15小时前 · 中国经济网官方账号
来源:经济日报
在复兴号以350公里时速飞驰在神州大地的同时,一些大山深处、偏僻山乡,仍然运行着81对“慢火车”。它们的平均时速只有40公里,乘客大都是乡民和学生,尽管常年亏损,但开行列数并没有减少,仍坚持以最低仅1元的票价,搭载着千百万贫困地区老乡实现小康的梦想,每日穿行在群山之中。
人们管这些慢悠悠的列车叫“小慢车”,小和慢,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对老乡意味着希望
相对于高铁的快,“小慢车”低廉票价更能吸引沿线村民,帮助他们解决生计问题。绿皮的车厢,简单的座椅,彝族老乡背篓里不时探出脑袋的小鸡仔……登上5633次“小慢车”,如同坐上时光穿梭机回到了上世纪。
春季,红彤彤的樱桃是“明星产品”;初夏,是蕨菜、青岗藤、蒲公英收获的季节;8月,红皮马铃薯带着泥土芬芳登上车厢;10月,大凉山苹果令人沉醉……不同时节,大山里都有着不同的物产。然而,闭塞的交通把好东西挡在了山里,当地经济难以发展。
50年前,成昆铁路通车,将曾经闭塞的土地与外界连通。运行于普雄与攀枝花之间的5633/5634次列车随之开通。“虽然火车每个站只停靠几分钟,但对大凉山的老乡来说,意味着出去、回家、希望。”在这趟车上工作了20多年的列车长刘伟说。
55岁的喜德县乐武乡人阿苦拉古每隔几天都要乘坐这趟列车进城,鼓鼓囊囊的大背篼和蛇皮袋里,塞满了农作物、家禽。阿苦拉古说,“到了县城把自家的‘宝贝’卖个好价钱,再买点面粉、菜油等生活必需品回家”。
为了方便群众,车厢专门做了改造,每节车厢两头拆除了两排座位,用于堆放行李和货物。列车上还有一节专门运牲畜和大件行李的车厢,免费为群众运送牲畜,最多时装了86只羊、8头猪、62只鸡。
靠着“小慢车”,当地群众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老乡带的干粮只有土豆、玉米粑粑”,5633/5634次列车长阿西阿呷说,现在出去打工和做生意的乡亲们越来越多,老乡们不仅不愁吃喝,也更爱美了,穿着越来越时尚。
阿苦拉古几年前在家门口开了间小卖部,坐着几元一次的“小慢车”去进货,生活逐渐富足起来,现在准备在喜德盖个房子。50年来,“小慢车”在这条铁路线上,见证了无数家庭变得越来越好。
为山区孩子打通求学之路
虽然速度慢,运行时间长,但车上的时间不会浪费,孩子们都会在车上学习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