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11号线地铁上,10名初中生在帮扶干部和老师们的护送下,顶着6月盛夏的酷暑赶到车站乘车返回广西德保县荣华初中学校。汗水从他们的发隙间经额头、脖颈处滴落,浸透了衣衫,他们顾不上擦拭,步履匆匆前行......
帮扶干部连夜到工厂寻找辍学生
荣华初中校长何开铁用手机相机和小视频记录着这一幕。“回去读好书再出来,你们现在不是在这里混的时候”这是何校长这一路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帮扶干部与辍学生途中住宿后退房即将再次启程
帮扶干部与辍学生在路边等待公交车
劝返是控辍保学最核心的工作,是一项苦活累活,责任重大,帮扶干部和老师们将此责任扛在肩上,以高度的责任感默默奉献和落实。
受地理环境、办学条件和家长思想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德保县偏远山区农村,失学辍学现象仍有存在。近几年来,德保县以“决不让一个孩子失学辍学”为目标,全面打响了控辍保学攻坚战。何开铁校长把辍学生韦政武从工厂接出来
何开铁校长带辍学生韦小西到工厂办理辞职手续
该县按照“双线四包、一线超前、两线互动、法不缺位”的要求,明确了政府法定职责、职能部门职责、学校职责以及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员和帮扶干部职责等责任体系,完善周工作通报制、辍学报告制、家访联系等级制、依法劝返制、送教上门制等,同时印发了《德保县2019年秋季学期控辍保学提前干预工作方案》,充分做好易辍学群体的保学工作以及已辍学学生的劝返工作。通过一系列措施,不断降低辍学率,提高巩固率,充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好义务教育。何开铁校长从工厂接出辍学生韦小西
德保县属于老、少、边、穷山区,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今年来,全县帮扶干部展开动员劝返行动,深入家庭,远赴广东、福建的工厂、临时工地等,乘火车、搭公交、挤地铁、包出租、拦三轮车等辗转奔波,以磨破嘴皮、跑断腿的精神讲政策、做工作,将225名辍学的适龄少年儿童劝返回校。何开铁校长与辍学生到车站乘车将前往下一站
何开铁校长与辍学生到车站即将乘车
在荣华初中,韦政武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中考模拟考试。这位16岁的少年,因父母长期外出务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紧扣着“留守儿童”的帽子,与父母之间无交流沟通,升初中后产生了厌学心理,今年2月独自跑到深圳找临时工。经过老师们和县、乡干部的努力,他重返校园了。“其实在外面打工没有事先想象的那么轻松,还是在学校读书的好。”韦政武说。借路边的树荫避暑等待公交车
该县、乡帮扶干部和老师们深入细致进行宣讲政策、讲解《义务教育法》、教育惠民政策等,赢得家长的大力支持。今年来,荣华初中30名辍学生全部成功劝返。在辍学生的出租房楼下等待他们收拾行李
距离县城30多公里的巴头乡,为了让荣屯村15岁的黄成重返校园。该县、乡领导、第一书记、帮扶干部和老师们下了不少功夫。黄成父母常年外出务工,丢下他一个人在家独自生活,长期感受不到父母之爱的黄成性格孤僻,自卑,严重的厌学情绪,隔三差五请假呆在家里玩电子游戏。
老师们苦口婆心做工作,带回了学校,没过两天,人又跑回了家。前前后后不知劝返了几次,还是效果不明显。县、乡政府和学校决定从根本上找问题。与其父母沟通,班主任每天不定时做心理疏导,鼓励其参加班集体活动,各科任老师针对性的布置作业练习,让他体验到集体的温暖和成功的快乐。黄成逐渐融入了集体,爱上了学习。
不仅“劝得回”,更要“留得住”“学得好”。该县教育局在全面摸底的基础上,出台了“因材按需、分类施教”的精准施教方案,选派教研员、名师、骨干教师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教育,加强特殊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学校的管理指导等,满足孩子们的学习需求。
劝返工作制度完善,落实到位,曾经辍学孩子们重新回到了校园,很多中小学校实现“零辍学”。
“控辍保学是实现德保整县脱贫摘帽目标的关键指标和前提条件。”县长陆兰碧说,近两年德保县举全县之力用心抓控辍保学,在“劝得回、留得住、学得好”上取得了扎实成效。下一步,将继续按照上级的工作要求,带着感情、带着希望,用坚持的态度,以坚实的臂膀扛起了控辍保学的责任,撑起了辍学孩子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