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数:72
粉丝数:2
注册时间:2016-11-14
|
了不起!他双目失明,不仅生活自理,还是一位优秀的乐手、编剧…… 在德保县燕峒乡的燕峒街上有一位双目失明的人叫韦克关,即使看不到外面世界的色彩,依然靠着乐观向上的精神、坚强的毅力学习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规划自己的精彩人生。 “收你100元,找你80元,欢迎再次光临,您慢走……”现年59岁的韦克关,家在德保县燕峒街上,我们看到他时,他正忙着卖东西,他能分辨真钞假钞及面额,很难想象,这是一位双目失明的人。 和他闲谈中得知,他5岁时生了一场病,导致双目失明。为了谋取生活来源,20多年前,他利用前厅开了一家批零店,一直维持到现在。周边来往的顾客很熟悉他,都喜欢来这家店购买商品,不仅因为他和善的态度,更因为他是让人敬佩的生活强者。
(百色电视台) 开启人生起点,从小刻苦学习 韦克关说:“不怕身残,最怕心残,从来我就一直有不服输的精神。” 即使看不到外面世界的色彩,依然靠着坚强的毅力学习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规划自己的精彩人生。 小时候他就已经表现出了他的坚强,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缺陷而自暴自弃,在家人的鼓励下他和同龄孩子一样到学校学习文化知识,一步步学习生活自理能力。 由于当时没有针对盲人的特殊学校,在普通制学校就读的韦克关学习起来显得尤为困难。 “我自己也有过灰心,不过做人要身残志坚。”遇到困难韦克关时常这样地鼓励自己。 当年教过韦克关的燕峒中心小学退休教师黄岚依然记得教导韦克关的情景。她说:“对别的学生来说,我在黑板上写生字,他们都看得见、跟着学,但是他看不见,所以只好等到自习时间我再到他桌子旁边,拿着他的手,在桌子上教他写。根贝侬 公众号推送。每回我布置作业给他,回去了他就在手心或者桌子上,把所学过的新字,写它10到20遍,一直把它记下来为止,就这样,慢慢的把他从旁听生,当成正式学生来教了。” 据当年教过他的老师们回忆,韦克关头脑非常灵活,语文学习掌握能力较强,能够背诵许多名篇佳作,久而久之,文学功底越发深厚。到了初中,开始热衷写文章。 燕峒中心小学原教导主任彭富生说道:“我和他既是邻居又是师生关系,他也跟着我学习写稿子。他口述给他的朋友,朋友再记录,再把稿子投到德保广播站,通过这样的方式写稿,从中我看到他努力与进步。” 文化知识的积累让韦克关找到了自己的爱好,生活也打理得井井有条,人变得越来越自信。把握人生转折,走上文艺舞台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必然为你开了另一扇窗”,韦克关能吹一口漂亮的笛子、能拉出优美动听的马骨胡,能唱出曲调悠扬的壮剧……都说“黑色的眼睛让人的内心变得更加明亮”,韦克关对事物的观察十分敏锐,更是培养了一身文艺细胞,特别对壮剧、对音律、对乐器十分感兴趣。 韦克关说:“我父亲也爱好文艺,是壮剧团的师傅,从小就受到他的影响喜欢上了音乐、迷恋上了壮剧……。” 在父亲的熏陶下,韦克关把对壮剧的热爱转为勤奋而系统的学习,把壮剧的曲牌、乐器、音律等知识都了然于胸。每当到燕峒乡歌圩节或者是有壮剧团来演出,他都会到台下默默听,默默的跟着学,他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其中的一员。 1980年,机会终于来了。燕峒乡红阳壮剧团根据曲牌需要,急需一名笛子乐手,当时找遍了剧团人员,没有一个会吹笛子的。有人说街上的韦克关会吹呀,但也有人说他这样的情况能参加到剧团来吗?能看到曲谱吗?根贝侬 公众号推送。再说我们需要的是能看谱、懂得交流、能配合的团队,他恐怕不行。 但是,演出即将之际大家还是以怀疑的心态找来了他,可万万没想到他一点即通,一下子把整部剧的笛子乐曲部分吹响了起来,整部戏的配乐顿时变得活跃充实起来。到后来演出也十分成功,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那一次后,他就以笛子手的身份加入燕峒乡红阳壮剧团,从此走上了文艺的舞台。但是,要想融入团体并没有那么简单,特别是排练新剧更是需要大家的沟通与磨合,而乐队在剧组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音符的跑调都会给演出带来极大的影响,而看不见乐谱成了他不可逾越的障碍,也成为大伙的担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通常都会先听大家排练,默默的把曲谱下来,然后再以自己的理解在该加笛子的部分加上笛声,经过反复的练习和实验,笛声在整个配乐里变得跳跃而活泼,使得整部戏的编曲显得更为生动和活跃,有着画龙点睛之妙趣,这一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大家都觉得韦克关是个有天赋乐手。 正因为他与常人的不一样,所以才有他不一样的理解;正因为他的不一样,所以才有不一样的效果;也正因为他的不一样,他就要付出比别人多的努力。红阳壮剧团团长刘淑巧说:“每天晚上排练,他都是八点钟准时来到这个舞台。” 他每天都会早早就到剧团,反复练习曾经演出过的曲目,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手到曲到,同时他不仅练习笛子,还把乐队里所有的乐器都练了个遍,在剧团里的任何乐器他都能信手拈来,他说:“到舞台是不想让大家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因为自己也是一名的壮剧团成员,所以我只有自己努力,不给剧团带来负担。” 正是他那股从来不向生活妥协地干劲,渐渐的成为剧团的文艺骨干,受到四邻八方交口称赞的。 不断自我提升,热衷文艺创作 德保是“广西特色文艺之乡(壮剧、山歌)”,但乡村业余壮剧团的生存境况并不乐观,长期以来缺少文艺创作人才,对南路壮剧的传承和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到了2003年,红阳壮剧团能创作原创作品的人才出现了断层。2009年,德保县首届南路壮剧汇演就要开始。 大家都在忧虑,我们剧团是参加汇演还是退出,因为真的拿不出自己的作品了。 韦克关却说:“我们可以和别人一样在舞台上演出,你干嘛要服输,应该有赢的气魄。” 就这样,韦克关硬着头皮顶上了编剧的空位。 但是,说时容易做时难,自己的眼睛看不见如何写剧本呀? 好在剧团另一位成员邬学套愿意从旁帮助他,后面两人也成了搭档和知己,走到哪邬学套都让韦克关搭着自己的肩膀为他引路。邬学套说:“小韦在编剧本的时候,由于眼睛看不见,没有办法自己写下来,我就帮他记录下来,他写出来的剧本,演出后都很受群众的欢迎。”正是有了这样的搭档,韦克关凭借自己扎实的文学功底开始涉猎壮剧编剧,2009年德保县首届南路壮剧汇演韦克关创作出《乡村好媳妇》获得了优秀编剧奖。这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连他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韦克关说道:“获奖好像是出乎意外的事,意想不到,很高兴。” 从2009年德保县首届南路壮剧汇演之后,他又创作出《回头》、《唤醒》等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从优秀编剧奖一路蝉联两届“十佳编剧奖”。 让韦克关怎么也想不到,每回创作出来的作品都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连连获奖。连红阳壮剧团团长刘淑巧也说道:“如果没有他的创作,我们根本就不成一个完整的壮剧团。他每一年都得编剧奖,只要设有这个项目,他就可以得奖.” 其实韦克关的创作来源并非偶然,“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些壮剧作品都是他靠着平时对生活的感悟进行的浓缩、提炼与积累,他说闲暇时间,他非常喜爱关注时事,倾听生活,走进人群,敏感细致的他把对生活积极向上的一面融入作品当中。 韦克关说:“70、80年代没有电视,有个收音机,我经常听广播小说。到了现在的文化大百科全书,我都没有放过,每天都听。我编的剧本基本上是传递正能量的,写正面的剧本。” 正是韦克关坚强不屈精神和自我的超越品质以及对艺术是执着追求,他给剧团带来成绩,给广大戏迷带来了优秀的戏剧,同时他也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和拥护。 和韦克关一起长大、一起上下学、共同参加红阳壮剧团的关燕辉则告诉我们,韦克关有着面对困境不屈不挠的坚强品质,和对生活的不懈追求。他说:“他的为人,我说实话他是一个残疾人,不像一般的人,我们健全的人有时候都比不上他,他就是人残志不残,有着这样的魄力。” 如今韦克关担任着剧团的副团长职务,主要负责剧团的剧本编写、戏剧编排和演出协调等工作。他并没有停止自己的前进的步伐,正如歌曲《荣耀》唱道的一样:“黑夜给了我黑色眼睛,勇敢追逐梦想的红日。”对于韦克关来说,他的光明是勇于面对生活,在艰难困境中掌握生存的技能,他的光明还是坚持学习与进步,不断充实自我,用文艺点亮生活,为德保南路壮剧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微热之光。原标题: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燕峒乡身残志坚韦克关。作者:赵飞云 黄 芳 周尚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