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招聘\租房客服:18007768881、18007768885,二手房客服:18007769998,广告与爆料:18007768899,问题反馈:18007768899
xjl03/header
扫一扫进入APP
/xjl03/read
找房    找车    找工作    装修建材
  • 全部
  • 帖子
  • 文章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全部
发帖

乱世枭雄出百色(下) ——黄绍竑在左右江

发帖数:75
粉丝数:4
注册时间:1970-01-02
 
回复本帖可获得10000枚金钱奖励!
每人最多可获奖1次,奖池剩余0枚金钱 (中奖几率50%)
作者:独隐龙

责编及配图:阿波
接上回:
民国初期,天下极乱,各种势力粉墨登场,先简要介绍一下民国初期中国的天空,清朝消亡之后中国裂为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实力派),后来孙大炮又在广东另行开了个分公司,名曰广东国民政府,但没有什么势力,孙大炮只有主义和信仰。今天拉这个军阀打那个军阀,明天又拉那个军阀打这个军阀,象个九八佬一样,没有自己独立的队伍。各省基本上是自治,呈半独立状态。所谓自治,便是自己管自己,形式上可认你北京的这个大爹,偶尔送点礼,即可,内容上是独立王国!这是个不需要爹,也不需要娘的时代,各省有便是爹,有炮便是娘。广东当时实际上受广西武鸣仔陆荣廷统治,老陆是中越国际绿林大学舞木仓弄炮系抢劫专业出身,哪知道公共治理这一套,苛捐杂税弄得广东人苦不堪言,更要命的是老陆不鸟孙大炮的面子,于是孙大炮就派了陈炯明来灭老陆。老陆见模范营思想活跃深怕模范营跟广东佬搞在一起危及统治,便令模范营调驻百色。黄绍竑和白崇禧即是在此背景下来到了百色。
今天的百色,号称西南地区出省出境的大通道。交通方便,航空、水运、高铁一应俱全,但在民国初年,百色仿佛是夜郎国,因为交通不便,文明不开化,人民愚昧,这个城市在雍正七年(即1729)年建立。什么东西能让你想起百色?芒果?邓小平的马鞭?乐业天坑群?隆林黑猪?右江河谷冬菜……(以上收取隆林黑猪植入广告费一万元)
其实在民国初年,百色经济极落后,据《百色通史》记载,农业经济占比97%,手工业及工商业仅3%,种那点芒果,稻谷能致富吗?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发,记得老祖宗怎么说的吗?但百色却有两样东西能让无数英雄豪杰竞相前来,何也?财富和美女也,先讲财富,财富从哪里来,从鸦片中来,亦称烟土,外向型经济的特殊产品,大进大出。鸦片这东西是由罂粟植物蒴果而来,其所含生物碱是吗啡,吸食时有特殊香甜气味,可镇咳,止泻。(就连鸦片壳,鸦片叶都是好东西,各位如果发觉百色某家粉店的汤特别鲜美,十有八九有鸦片壳)此物虽好,但久吸会成瘾,且对国民体质不利。故历届政府皆下文禁之。但此物市场前景广阔,且广种广收,生产成本低廉,市场热销,有多少都不够卖,终端销售价格高。在百色每两鸦片价钱10—15银元,销经粤港澳每两则可达50—60银元,然而到了隆林,西林去收购,地头收购价更便宜,根本不要钱,只须拿些盐巴、火油、五金、布料去换即可。还记得老祖宗马克思怎么说的吗?只要有300%的利润,资本家就会冒着绞首的风险去干!但作为政府总要出面去维持表面的和谐。

(此物广种广收,味道香甜,此物虽好,不可吸食,因为.....你懂的!)

    百色是广西西北方面一个冲要的地方,为通云南、贵州两省商业上的重要口岸,亦是滇黔两省烟土及货物入口的集中地点。广西四只鸡自治(区)土匪政府调这部新军到百色去,其用意有二:第一、当时贩运鸦片,表面上仍是禁止的,需要新军去作禁烟的工作。但是当局绝无彻底禁烟的意思;第二、政府怀疑这部分新军人员,会与粤军勾结,所以把他们调至滇黔边的时候,只把原来第二团的梁营调去作战,而把一个马团长及原来之模范营,仍留百色。并且派蒙仁潜的旧军同驻一地,形同监视。
当时的百色,是一个最污浊最黑暗的地方,无论什么队伍到来,驻防不久,即有许多商家或商会会长士绅等相与应酬。在应酬场中,花酒烟赌,是必不可少的。什么是花?妓女就是花。这是百色出产的第二大特产。据史书记载,当时百色花艇达一百余艘,注册妓女达3百余人,每天一到了傍晚,百色大码头到四码头一带,帆船如云,美女如云。(田南酒家,同乐酒店,陶情筏,金菊筏,花果山,这些店名就是以让人浮想联翩了)那些军爷们赚了钱便来找刺激。古语言:有财富的地方必有美女,有美女的地方必有英雄,有英雄的地方必有故事。英雄有时是军爷,有时是丘八,有时是土匪。民国初年的扶贫口号是:要脱贫就常翻裙,要致富就常脱裤,要小康就放关!黄连长在这种大形势下亦不能免俗。天天花天酒地,笙歌艳舞,吃喝嫖赌抽无一不精。


(百色老城区,别瞧不起这个地方,就连邓公都来过这里历练一番,才腾云驾雾飞出去成龙成凤)
多年后,他在回忆这段生活时并无愧疚之意,他说:食、色两事应有正确认识与合理解决,一个正当二十四五岁的青年,除了他本身职务上的活动之外,总还有其它的活动。谈到异性往还交际的问题,古人有“食色性也”之语。可见人生对于异性的需要和进食同样重要。我们初到部队里,见到那些官长好饮花酒,叫妓女,认为太腐败了。初来的时候,自己总是很矜持着,久而久之,遂与之合流而恬不为怪。这与其说受了人家的引诱而堕落,不如说是基于自己天性的需要,但不安的心里总敌不过生理机能上的冲动。我认为食与色过度的抑制,或不正当的发展,皆足以妨碍身心之健康,因而影响及于整个社会和国家,这一点我们必须有正确的认识与合理的解决。(语见黄绍竑回忆录540页)
看看黄省长连乱搞男女关系都能上升到社会和国家的高度来认识不得不让人佩服。1927年他就任省长之后,在南宁仍然保持女票女昌和抽鸦片的爱好,连李宗仁都看不过眼,认为他过于浪漫和颓废。后来帮他找了个十八岁的南宁美女蔡风珍(休了老家的黄脸婆),并用革命道理和高尚的情操引导他戒了烟。黄绍竑成亲后很快由省政府下文禁娼禁嫖(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然而白连长(崇禧)却能洁身自好,不抽、不赌、不嫖,看来连长和连长是不一样的。
那么那些军爷天天吃喝嫖赌,钱又是从哪里来呢?钱从烟商口袋中来!烟商拉拢军爷,其目的是要得到军队的允许,或协助他们贩运烟土,他们可以给与很大的报酬。甚至可以答应你在运出大批烟土之后,以一小部分作为公开的缉获,使你在公事上讲得过去。百色有句民谣:“无烟不成商,无商不是烟。”的确,右江好多条小河轮船,由南宁到百色,终年都载满了各种外来品入口。但是由百色出口时,却都是空船。其实并不是空船,而是将烟土秘密装在船的夹层里。所以百色这个地方,从表面上看,一般商业情形,简直是难以维持其繁华程度。百色的繁荣是畸形的,沿右江左岸,依山傍河鳞次栉比的是会馆、旅店、酒楼、烟馆、妓院,江中停泊的汽艇,小火轮,木船都满载鸦片烟土,围绕之中的则是装饰华丽的花舫和紫洞艇,上面装的是酒肉笙歌,烟榻丽娘。北来南往的烟帮马驮,港客粤商,皆汇聚于此,陆上马帮驮来的是鸦片,水上船艇运走的是烟土。鸦片烟土,金钱美女的诱惑力,把无数做着黄金梦的人吸引到百色来冒险。其实大家也不要自惭形秽,咱们祖上是阔过的。民国二年,广西全省财政收入3千万元。百色就收入1600万,占比一半以上。当然这钱来得不太光彩,是收鸦片过境税!但是他的情形特殊,常年是这样维持下来的。无论商人及水路运输的工人,靠烟土生活的太多了。烟帮有他的组织,有他的自卫武装。由百色出发,至云南或贵州时,都是大批棉纱布匹及其他工业品,浩浩荡荡,在白天公开的作合法的行动。又云南或贵州回来,就带了大批烟土,偷偷摸摸,在黑夜里秘密的作违法勾当。他们在途中,如遇到小的阻力,即以武装强行通过。碰到大的阻力,则用贿买疏通的手段,或绕道通过。
烟帮头子组合商人一定数量的货物或现款,由百色用马驮或人力肩挑至云南或贵州,这叫做上邦,也有不少单独的烟贩自备了资本或货物,闻知上邦的日期随同出发,所以上邦的人马往往数百人,浩浩荡荡向目的地出发,烟帮到了目的地,就把货物交给当地商号发售,或在当地的街上以货换货,收回同等价值的鸦片,然后开邦回来。(记得那首歌吗?山间铃响马帮回),百色烟商最多的一帮,就有50多万两鸦片。关于军队保护费,都是由烟帮头子做中间人,与军队、烟商两方面事前商定。比如烟商每两愿出保护费三角,就由烟帮头子与军队方面商量分给军队2角或2角多,剩余的则归烟帮头子收入。这每两三角保护费,系指由云南、贵州等地运到运到百色而言,百色以下,又有各段保护费。统计由百色入口到梧州等地出口,每两烟土要缴纳保护费毫洋六七角之多,但烟商仍有利可图。军队从事这种护送任务利润惊人!黄绍竑有一次仅护送十万两鸦片过境,他的连队就获利三万银元(不开财政票据,不纳税,全部入小金库),这是一笔巨款(相当于今天的上千万元)。民国时期士兵平均收入为八元/月,如果按一连120人计,每人平均至少能分250元,相当于31个月的薪水。但我认为这笔钱不可能平均分配,肯定是当官的吃了大头,至于兵仔,给个小小意思也就够了!而且黄绍竑与烟帮头子陆华甫结拜为兄弟,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也纵容部下吃喝弄钱,因此部下官兵对他也有好感,都说:跟着黄连长图个快活!难怪黄绍竑在百色期间能花天酒地,夜夜当新郎!如不与商帮合作,他们有时还会勾引士兵,盗窃木仓械,来加入他的集团。白崇禧的第一连,就发生过这种事情。小黄同白连长费了很多的时间,很大的力量,才把逃兵的木仓支追了回来。(参见本龙“一代名将百色起”之作)


(跟着黄连长混就是好,有大烟抽有钱赚还有美女陪,白天有酒喝,晚上有奶摸!日子过的好不潇洒啊)
百色虽然有金钱、美女,号称人间天堂,但却有着一样非常可怕的东西,让人望而却步,这东西便是疟疾!当时叫瘴气。
百色的瘴气,非常的厉害。滇黔的商人,都要等到秋末才敢到来,春末就要回去。据说:从前有一个镇台,带了两三千湖南兵,来驻百色。一两年后,调防他处,仅仅剩了几个吹号撑旗子的人。不但百色如此,即龙州方面亦是如此。记得小黄前一年在左江剿匪,第四连廖连长头一日通报他说:“士兵病了三分之一以上!”过了数日,接到他的第二次通报,说:“病了三分之二!”不久,又来第三次通报说:“全部都病了!”请小黄派兵帮他警戒。随后第三连的士兵,病的死的,也都不少。于是不能不将队伍撤退。那次马营在左江剿匪,没有一个士兵阵亡。而病亡的,却在百人以上。马营因为左江有了经营,抵抗力已增强了许多,所以到了百色,染病固仍不免。而死亡率就大为减低。其实这不是瘴气,而完全是恶性疟疾。各地疟蚊,非常之多,一到夏天,即行繁殖。所以滇黔商人,春末回去,原为逃避虐蚊。冬初再来,则虐蚊已绝迹也。(恶性疟疾对于外来的人,特别容易感染,其死亡率也特高。本地人因天然之抵抗力较强,为害较轻。)可惜了!屠呦呦当时还没发明青嵩素。
一九二一年,广西又变天了。这一次变天,差点就要了黄绍竑的小命。这一年孙大炮派陈炯明把老陆打回广西,粤军击溃老桂系部队之后,老陆的部队又分化成几股势力:沈鸿英盘踞在柳州一带,刘日福盘踞在左右江,号称自治军,而马晓军则见机行事,投靠广东军政府派来的光杆省长——马君武。马君武就委任马为田南警备司令(相当于军分区司令了)但马的部队也就千把人,势单力薄。
小黄率队回驻百色以前,驻百色之粤军,已退回下游。而自治军之聚集百色附近者,约五六千人。有由南宁、思恩方面窜来者,有由龙州、靖西方面窜来者。因粤军正从那两路进攻,使他们不能立足也。自治军军首领为刘日福、陆云桂、马玉成等,初到时,因彼此同属广西人,尚觉相安。但新旧之见极深,尤以我模范营易帜,为旧派所最恨。老陆平时深信《三国演义》常拿江湖上的忠义仁德来教育部下。马团投奔新主,自然属于反骨仔的行为。后来自治军愈集愈多,马团更形孤立,而且马团新收各部,及临时补充的新兵,大多倾向旧军。刘日福见有机可乘,乃将马团包围。将百色城三面围了个水泄不通,原来,这百色城与他处城池不同。他依山傍河,只有东、西、南三座城门,没有北门。马晓军的部队,第一、二营,工兵营,机关连和三营大部驻扎在城内,三营九连驻扎在百色城的北边数里的一个苗圃里。当马晓军招集黄绍竑、白崇禧、夏威等在城内天主教堂司令部内研究敌情时,传来消息:东门(东宁巷一带)守军已在敌人收买下,开城投降,西门、南门也同时打开,敌人已将司令部包围。黄绍竑拔木仓在手,两只衣袖卷得高高的,急急从马晓军的房间里冲出,欲速回本营指挥部队抵抗。但刚走到院子里,一伙自治军已破门而入,正好与他相撞,黄绍竑措手不及,被几个敌兵拦腰抱住,缴去了手木仓,当了自治军的俘虏。白崇禧、夏威、陈雄三人因走在后面,相距尚有数丈远。因敌众我寡,无法救助黄绍竑,又不能从正门硬冲出去,白崇禧急中生智,忙喊道:“快把手表丢出去!”说罢急将腕上戴着的瑞士手表朝敌人扔去。(当初手表为稀罕之物)为首的几名自治军士兵,忙弯腰去争抢。白崇禧带着夏威、陈雄一个急转弯,拐到后院门,一脚将门踢开,條地冲了出去,后门外虽有自治军把守,但猝不及防,竟被白、夏、陈夺门而出,逃出城外。
军人不战而被俘,这是极大的失败和耻辱。那为何会招此结局,其实都是钱闹的。黄营长和马团长都是财迷,明知道不敌,不能以力取胜,又不肯退避以保有实力。为什么不愿退避?因为已捞了很多钱,舍不得放弃!而且当时陆的部属在意识形态上与之格格不入,力量也强不过旧军。因而招致失败受辱,亦可谓咎有应得,非偶然也。
马军除大部驻在百色城之外,尚有工兵营及第二营之一连,分驻百色通贵州的各路。当城中部队被缴械时,白剑生、夏威、陈雄皆先后脱险,奔聚于工兵营韦云淞驻所,并率残部移向黔南之坂坝镇,暂避其锋。刘日福亦派队至旧州一带追堵。小黄为自治军所获,监视极严。本有将其木仓毙的意思,后来想尽种种方法,(这句话内涵极丰富,总之,命在人家手上,硬肯定是硬不起来了,不外乎求饶,拿钱来收买了。)后来是刘日福的侄子,百色大烟商刘宇臣做保,才将黄放出)始得只身逃往离百色百余里的黄兰乡(凌云地界)下。身边仅有士兵二人,木壳木仓一枝。此时黄兰上下皆有自治军把守,不能再进与白、夏等会合。就在黄兰附近,纠合凌云西林绅士岑学三、黄炳煊等,将民团编为队伍,不久即集合了二三百人。事为自治军所闻,派人四出缉拿。小黄夜行昼伏,艰苦备尝,幸未再为所获。同时西隆方面,发现自治军与白、夏所领部队作战,亦幸将其击退。白健生因夜里巡查步哨,失足堕岩,竟将胯骨跌断,不良于行。这时粤军因刘日福自治军麋集百色,并进驻平马,与林俊廷等部相呼应,乃派熊略为总指挥,率兵向平马百色进攻。并令马司令晓军随往,率领马军,会师百色。马军奉令向凌云县附近集中,计旧有与新收,不过八九百人。乃分为两个统领,每人领三营。黄绍竑为第一统领,辖冯春霖、黄炳煊、岑润博三营。白剑生为第二统领,(相当于团长了)辖夏威、陆炎、韦云淞三营。黄绍竑回忆道:我们以新军的典型,一变而为民军的作风,至今回想,觉得多少有点滑稽。
更有趣的事在后头:
后来黄绍竑在广西当家后,为感激刘日福不杀之恩,仍委任他任旅长,继续驻守百色。民国十八年(即1929年),黄绍竑想整顿广西的金融政策,铸造银币,成立银行,但要筹措资本,可巧刘日福在百色缉获了一大批私烟,约一百多万两。刘丝毫不取截留,全部缴交省府,后拍卖得款二百多万元,全部作为造币及通货发行基金,以黑货变白yin,作为银行的资本,使广西金融基础奠定下来。
行文至此,黄连长在百色的革命史已基本述毕,好事者会想他后来又去了哪?如何成龙成凤?在更大的舞台上又干出了哪些事?能善终吗?
粤军退出广西后,小黄没法跟随,因为他们跟广东大本营并无渊源,去广东的结果就是被收编。这对具有强烈独立自主意识的黄营长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去到新公司,本钱不够就只能做个部门主管。但黄营长的志向是起码要做分公司的老大。于是只得“带资入股”投奔蛰伏在玉林六万大山的李宗仁。后居然又拉走李的两营部队在梧州自立门户,而后成立讨贼军,又与李之定桂军合作,先联合沈鸿英,灭了陆荣廷,而后又联络广东灭了沈鸿英,打退了云南唐继尧的侵扰,统一了广西。
一九二五年九月就任“广西民政长”(即省长),(民政长这词中国官制上并无此职,是小黄发明的。)(就任省长时年仅二十九岁半)看来自古英豪出少年一词不假。后来蒋桂合作北伐,(北伐相当于蒋桂合资建设的项目)成功后,老蒋没给桂系合适名分地位,(相当于不给分红了),双方又分裂大战一场,桂系不敌蒋之手腕,于是黄绍竑退出桂系投靠蒋之中央政府,先后任浙江省长,湖北省长、内政部长、交通部长、监察院副院长。
(民国三十八年)即一九四九年,旧新朝更替,又投奔新主。过了十几年安生日子,一九六六年八月,文革浪潮初起,31日下午,他来到北京西总布胡同5号,看望合作了几十年的老战友,民国代总统李宗仁,面露惊慌之色。在座的程思远对他说:“看来你有心事。”他说:“我不为自己打算,我担心的是德公。”就在晚上他以刀刎颈自杀,终年71岁。

(上图为黄绍竑老年照,年纪虽然不轻了,但眼神依然犀利,不怒自威。)

他这一辈子做的最大好事便是在三十二岁(即民国二十七年)那年创办了广西大学。然而公开的史料报导,创始人却是中国早期革命家、教育家,有“北蔡南马”的马君武先生,何故?历史的烟尘居然掩盖了真相?马君武也的确是个人物,早年就留学德国,后投靠孙大炮就任大本营秘书长。民国十一年还曾任短期的广西省长(光杆司令)后来被自治军(陆老帅之残渣)赶出广西,到了一九二七年,广西的当家人是李、黄、白。李宗仁统领军事,黄绍竑主掌政府,白崇禧投靠老蒋做了参谋总长。时年李宗仁三十六岁,黄绍竑三十二岁,白崇禧三十四岁。这些年轻的广西统治者,史称新桂系。
(上图为马君武,光杆省长,两任广西大学校长)

清末民初,广西全省只有1200万人口,20余万平方公里土地(比金三胖的国土多一倍)。当时田野不辟,森林不盛,工业不兴,矿产不开,交通不便(老陆当政十年全省才修了50公里的路),财货不富,民智颇低,文化相当落后。但他们雄心勃勃,在军阀混战,弱肉强食的年代当然想加强广西经济和文化建设,巩固已取得的政权,争取以实力与各路军阀抗衡,这是新桂系梦寐以求的事。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李、黄、白环顾临省都有大学,唯独广西没有高等学府。八桂子弟负笈京、沪、粤、汉各大学攻读,多感不便。为了培养建设广西的人才,筹建省立广西大学提上日程(注意:是省立,老蒋不给钱的,当然后来也改过一段国立)。
人才很重要啊!人才从哪里来?有人说从实践中来?但我要说人才主要从读书人里面来。虽然今日社会,博士满街走,硕士多过狗,但你不能不承认,这个社会是文官治国的社会。你不读书,如果再不碰上天下大乱的话,想获取功名的机会是不多的。但读书一定有用吗?不一定,但不读书肯定是没有用了。这一点陆老帅后来给这几个排连长起点的军校生推翻后,才明白这道理。他退出江湖前曾发出哀叹:“要是早几年用这些读书人,恐怕不至于失败那么快,那么惨!”不怕土匪流氓凶,就怕土匪流氓有文化啊!
1927年4月15日广西省政府正式成立。这年冬天,省政府决定在梧州筹办省立广西大学,校址定在梧州蝴蝶山,并由省政府主席邀请本省籍留德工学博士马君武(当时在上海大夏大学任校长)回桂一起筹办,正式成立省立广西大学筹备委员会,公推筹备委员11人:黄绍竑(任委员长),马君武(任教务主任),岑德彰(西林仔,法学家、翻译家)总务主任,一切校务由马君武兼理。由省政府拨一百万为建筑费,五十万元为设备费,民国十七年三月(一九二八年三月),黄绍竑亲到梧州举行奠基典礼。
(都说“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傲”,可母校之父都不认识,西大的学子们,你们惭愧吗???)
行文至此,各位客官应看得出来黄绍竑是董事长,法人代表,马君武是总经理,职业经理人了吧。那为何历史的烟尘掩盖此真相?无它,黄绍竑是个大军阀,四一二清党时杀过共产党。1930年又灭过小邓的红七军、红八军。小邓当时也很年轻,才二十五岁就来到左右江搞搞震,当上了两军的总政委。但黄省长还是把小邓赶出了广西,难怪我写此文时,百色一个大领导一听这名字便咬牙切齿的说:“这个卵仔是个大坏蛋!”
世事如烟云散去,这世上的事似乎没有永远的对或错,虽然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独隐龙二0一六年清明于慢生活村红谷书院







   举报 留言 楼主   发表于: 2016-04-11  评论
发帖 刷新顶贴 评论 收藏本贴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