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招聘\租房客服:18007768881、18007768885,二手房客服:18007769998,广告与爆料:18007768899,问题反馈:18007768899
xjl03/header
扫一扫进入APP
/xjl03/read
找房    找车    找工作    装修建材
  • 全部
  • 帖子
  • 文章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全部
发帖

浅议百色民间体肓的发展(原创)

发帖数:40
粉丝数:0
注册时间:2015-12-08
 



    在19世纪末之前,中国社会基本没有“体肓”一词的。随着19世纪末的“洋务运动”和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中国开始学习和引进西方文化(比如办学),这时体肓活动才开始在中国出现。但一直到中国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体肓也基本上局限于官方主导的“官方体肓”,比如学校,体肓馆,单位等开办或设置的体肓活动,而民间自发的体肓活动基本没有。

    这里首先说明一下,
民间体肓(如 街舞)与官方体肓最大的区别是:民间体肓是自发的和在公共场所进行,而官方体肓是在由官方主导的特定场所(学校,体肓馆,单位)。还有就是民间体肓的项目是非主流和具有娱乐性质,官方是主流项目和工作比赛性质。

   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开革开放 ,各种港澳台和西方文化的传播,最早在中国民间流行的体肓雉型应该是“迪斯科”和“霹雳舞”之类的。但当时两者并没有走上街头表演(只在一些私人音乐场所或舞厅)。后来由迪斯科”和“霹雳舞”演变成一种叫“街舞”的才真正走上的中国民间街头体肓。所以“街舞”是中国民间体肓的“鼻祖”。

    当街舞首次出现在中国空荡荡的街头巷尾时,人们称之为“街头舞蹈”是顺理成章的,因为当时街舞是仅此一家,一说“街舞”人们都知道这种运动是什么内容。但随着各种民间舞蹈如广场舞,交谊舞,拉丁舞等的兴起,同样是“街头舞蹈”,总不能都称街舞吧,所以人们为了区别于街舞,就另外按上了别的名称(或称谓)。

   可以说,各种民间体肓项目的名称(称谓)由原来的以健身地点来命名(如
街舞和广场舞)向以健身内容来命名(如交谊舞,拉丁舞,跑酷,滑轮,山地自行车,攀岩,汽排球等等)是一种进步,也是中国民间体肓向多样性和大众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传入我国的一种以器械单双杠为载体,以力量和耍酷为特点的新兴健身项目,开始人们称之为“街健”。但正如前面所述,这种以地点命名的方式已经过时,而且也不能直观反映出该项运动的内容。街健”,按字义解读就是“街头健身”之意。这种称谓太宽泛了,因为所有在街头的体肓健身项目(如上面说的交谊舞,拉丁舞,跑酷,滑轮,山地自行车,汽排球等等)都属于街头健身范围。所以,现在人们大多把这项运动称“街头极限健身”。但按我个人认为这个称谓还有点拖泥带水,直接称“极限健身”不仅更直观更简洁更全面,因为极限健身不仅可以在街头室外做,也可以在健身房室内做。把健身限定在某个地点太没有必要了。

   其实这种称谓不规范也是民间体肓健身发展的一个特点。道理很简单,因为是民间自发,所以缺乏统一性。这种缺乏统一性规范性不仅是称谓,也包括管理和服务上。比如噪音
扰民问题,占地问题等。在服务上更是缺乏,比如场地提供,水电及器材设施,政策支持,技术指导和交流(包括比赛)等等。

   可以预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自由人(即非单位性人员)的增加以及全民健康意识的增强,现阶段中国体肓已经从官方主导型向民间自发型转换,从参加人数来说,民间自发体肓健身的人数已经大大超过官方主导的人数,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但如何规范管理和服务民间体肓健身活动是政府有关部门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个人有一个建议:可否参照类似行业协会之类的方式对民间自发体肓活动进行管理和服务?


  


[ 此帖被以文会友一在2016-01-16 15:01重新编辑 ]
   举报 留言 楼主   发表于: 2016-01-15  评论
发帖 刷新顶贴 评论 收藏本贴
x